使用比尔-朗伯定律根据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读数计算蛋白质浓度。支持BSA、IgG和可调参数的自定义蛋白质。
浓度 = 吸光度 / (消光系数 × 光程) × 稀释因子 = 0.50 / (0.667 × 1.0) × 1
正在生成图表...
蛋白质浓度计算器是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他们需要准确确定样本中的蛋白质浓度。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比尔-朗伯定律的原理,该计算器将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读数转换为精确的蛋白质浓度值。无论您是在进行蛋白质纯化、准备电泳样本还是进行酶促测定,了解确切的蛋白质浓度对于实验成功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该计算器允许您根据280 nm(A280)的吸光度读数或从比色测定中快速确定蛋白质浓度,同时考虑路径长度、稀释因子和蛋白质标准的特定消光系数等因素。该工具提供以mg/mL和μg/mL为单位的结果,并根据您的溶液体积提供总蛋白质量。
比尔-朗伯定律构成了从分光光度测量中确定蛋白质浓度的数学基础。这个光谱学中的基本原理表明,溶液对光的吸收与吸收物质的浓度和光在溶液中传播的路径长度成正比。
比尔-朗伯方程表示为:
其中:
重新排列该方程以求解浓度:
对于稀释因子的蛋白质溶液,该方程变为:
然后可以通过将浓度乘以总容积来计算总蛋白质量:
其中:
消光系数(ε)是衡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吸收光的强度。对于蛋白质,该值取决于氨基酸组成,特别是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280 nm下的强吸收。
以下是常见蛋白质标准在280 nm下的特定消光系数:
蛋白质标准 | 消光系数 (L g⁻¹ cm⁻¹) |
---|---|
BSA(牛血清白蛋白) | 0.667 |
IgG(免疫球蛋白G) | 1.37 |
溶菌酶 | 2.64 |
鸡蛋白 | 0.7 |
对于自定义蛋白质,您可以选择:
按照以下步骤准确确定样本中的蛋白质浓度:
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您的蛋白质标准(BSA、IgG、溶菌酶、鸡蛋白或自定义)
输入从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值(A280)
指定您的比色皿或微孔板孔的路径长度(通常标准比色皿为1 cm)
输入稀释因子,如果您的样本在测量前被稀释
输入您的蛋白质溶液的总容积(以mL为单位)
查看结果:
检查标准曲线,以可视化您的测量与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理论关系的比较
输入值:
计算:
结果:
输入值:
计算:
结果:
输入值:
计算:
结果:
虽然使用比尔-朗伯定律的A280方法简单且不具破坏性,但还有几种替代方法可以用于确定蛋白质浓度:
布拉德福德测定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结合的比色法。当染料与蛋白质结合时,其吸收峰从465 nm转移到595 nm。
优点:
缺点:
BCA测定结合了蛋白质在碱性介质中将Cu²⁺还原为Cu⁺的反应,以及使用双吡啶醇酸对Cu⁺进行比色检测。
优点:
缺点:
洛瑞测定结合了生物碱反应(蛋白质-铜复合物在碱性溶液中)与福林-西欧克雷特试剂的还原。
优点:
缺点:
问题: 吸光度值超过1.5,可能超出了比尔-朗伯定律的线性范围。
解决方案:
问题: 负值或非常低的读数可能表示仪器错误或样本非常稀薄。
解决方案:
问题: 重复测量之间的变化。
解决方案:
问题: 一些缓冲液成分或添加剂可能会干扰吸光度读数。
解决方案:
对于直接吸光度测量,通常使用280 nm,因为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色氨酸和酪氨酸)在这个波长下吸收强烈。对于比色测定,最佳波长取决于特定方法:布拉德福德测定(595 nm)、BCA测定(562 nm)和洛瑞测定(750 nm)。
负值或零读数可能发生在以下情况下:
A280方法通常在使用正确的消光系数的情况下准确到5-10%。当蛋白质中芳香族氨基酸较少或存在核酸(在260 nm处吸收)时,准确性会降低。
可以,但核酸在260 nm处强烈吸收,可能会干扰在280 nm处的蛋白质测量。您可以使用沃堡-克里斯蒂安方法来校正核酸污染:
您可以:
目标是使吸光度读数在0.1到1.0之间,以获得最准确的结果。如果您的读数较高,请相应稀释样本。例如,如果您的初始读数为2.5,则1:5稀释(稀释因子为5)应将其带入最佳范围。
温度可能会稍微影响吸光度读数,但对于大多数应用,其影响最小。然而,对于像BCA方法这样的比色测定,控制温度在孵育期间对准确结果至关重要。
可以,但小肽可能在280 nm处的吸光度非常低或没有芳香族氨基酸。对于这种情况,布拉德福德测定或BCA测定等替代方法可能更合适。
使用标准分光光度计和1 cm路径长度的比色皿,最低限度通常在0.05-0.1 mg/mL之间。对于更稀的样本,请考虑使用灵敏度更高的替代方法或专用设备,如纳米滴分光光度计。
准确测量蛋白质浓度的能力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础。蛋白质定量方法的发展反映了我们对蛋白质化学理解的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演变。
最早的蛋白质定量方法依赖于凯氏定氮法(1883),该方法测量总氮含量。虽然准确,但该方法耗时且不特异于蛋白质。
生物碱法在20世纪初被提出,是第一种专门针对蛋白质的比色测定方法。它依赖于肽键与碱性溶液中铜离子的反应,产生紫色。
1951年,奥利弗·洛瑞引入了将成为科学文献中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描述了一种改进的比色法,将生物碱反应与福林-西欧克雷特试剂结合。洛瑞方法提供了比以前技术显著提高的灵敏度。
1970年代,马里昂·布拉德福德介绍了布拉德福德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该方法在速度和简单性上优于洛瑞方法。
BCA(双吡啶醇酸)测定在1980年代开发,提供了更好的与清洁剂的兼容性,并且不同蛋白质之间的响应更加均匀。
随着分光光度技术的进步,直接在280 nm处进行紫外吸光度测量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其简单且不具破坏性。2000年代微量分光光度计(如NanoDrop)的发展通过使测量仅需1-2 μL样本彻底改变了蛋白质定量。
今天,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特定的优点,适用于特定应用,从传统的比色法到基于荧光的技术以及与蛋白质组学工作流集成的自动化系统。
Stoscheck, C.M. (1990). Quantitation of Protein. Methods in Enzymology, 182, 50-68. https://doi.org/10.1016/0076-6879(90)82008-P
Noble, J.E., & Bailey, M.J. (2009). Quantitation of Protein. Methods in Enzymology, 463, 73-95. https://doi.org/10.1016/S0076-6879(09)63008-1
Pace, C.N., Vajdos, F., Fee, L., Grimsley, G., & Gray, T. (1995). How to measure and predict the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a protein. Protein Science, 4(11), 2411-2423. https://doi.org/10.1002/pro.5560041120
Gasteiger E., Hoogland C., Gattiker A., Duvaud S., Wilkins M.R., Appel R.D., Bairoch A. (2005). 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Tools on the ExPASy Server. In: Walker J.M. (eds) The Proteomics Protocols Handbook. Humana Press.
Bradford, M.M. (1976).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72(1-2), 248-254. https://doi.org/10.1016/0003-2697(76)90527-3
Smith, P.K., Krohn, R.I., Hermanson, G.T., Mallia, A.K., Gartner, F.H., Provenzano, M.D., Fujimoto, E.K., Goeke, N.M., Olson, B.J., & Klenk, D.C. (1985). Measurement of protein using bicinchoninic acid.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150(1), 76-85. https://doi.org/10.1016/0003-2697(85)90442-7
Lowry, O.H., Rosebrough, N.J., Farr, A.L., & Randall, R.J. (1951). 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3(1), 265-275.
准备好计算您的蛋白质浓度了吗?在我们上面的计算器中输入您的吸光度读数和其他参数,以立即获得准确的结果。如果您对蛋白质定量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解释结果,请查看常见问题解答部分或联系我们的支持团队。